上月杨先生百岁大寿,围观大佬们谈杨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思想还真体会不来,倒是对朱邦芬院士谈《杨振宁先生的品味和风格及对其教育思想的影响》中提到的“渗透式”学习方式有同感。下面摘录原文:

杨先生在清华多次强调大学生要学会一种“渗透性”的学习方法,2004年他在给清华物理系一年级本科生上普通物理课程也在课堂上多次鼓励同学学会这种学习方式。我们通常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循序渐进学习,一门课、一门课地上,一本书、一本书地学。 然而还有一种学习方式,叫渗透式学习。所谓“渗透式”学习是,遇到不懂的内容,通过自己查文献资料、与人讨论,经过似懂非懂的阶段而有了初步理解,而后就继续往下走。一开始不懂的点很多,通过这样的反复从不懂到慢慢弄懂的过程,不懂的地方逐步减少,掌握的知识点逐步从点到线、再到面,慢慢地就全面掌握了一门没有在课上学过的知识,这就是对人一生有益、快速高效的“渗透式”的学习方法。

一、循序渐进学习

这种方式应该是从小学就开始植入我们的脑海,高中到了顶峰,到大学还阴魂不散。学什么东西都要系统化、体系化,比如学C语言,一定要有本教材,然后从基本语法、程序结构开始看,整个过程短则一星期、长则一个月。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基础打得很牢,我也是受益者,高中大学刷了很多数学物理题,很多知识深入骨髓,即使几年不碰,也能在考研时快速捡起来。考研期间也刷了拉扎维、格雷、艾伦后面的习题,收获满满,功力大增。当时还觉得反正研一还要学,没必要提前那么多,事后想想,自己真正的收获还是来自这种以大量习题为基础的循序渐进方式。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习周期长,需要大量的习题及对应答案,也很难接触前沿热点。因此便有了“渗透式学习”。

二、渗透式学习

研究生阶段会做一些项目,比如集成电路相关的比赛、组里的课题等,项目导向和课程导向差别很大:

差异点 课程导向 项目导向
知识边界 一两本教程 无固定边界
效果评估 考试 实际效果
节奏 老师安排 自己把控

项目需要完成实际的功能,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比如要训练神经网络,不可能从头开始捧着西瓜书啃,它只能作为参考书,更常见的方式是直接git一个项目跑通,然后模仿其写法。又比如要开发嵌入式功能,也不可能抱着一本《嵌入式从入门到精通》从头开始学,只能选特定的章节,结合别人的项目分享,先跑通demo,再移植到自己的工程。

这种以项目导向的学习方式,应该就是渗透式学习吧,不需要一下子掌握所有细节,可以先打包成黑盒,真有需要的时候再拆解,然后由点及面,实现功能。

对个体而言,知识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能直接裸推的基础知识;另一种是知道在哪的知识。高中前甚至到本科基本上是第一种,到工作中从事项目的时候才很多接触第二种,如果没有很好转变,会非常不适应。

三、哪个好?

哪个都好,哪个都不好,需要看什么时候。小学初中倒是可以偏重循序渐进的方式,基础打牢犹如九阳神功护体,学其他把式会更快。但小朋友的发散性思维很强,这时候用小项目练手,能更快适应渗透式学习的思维。

高中虽然压力比较大,但如果有了前面的基础,一个暑假学完三年数理化基本内容也是可能的,剩下的时间可以多搞搞项目(特别是计算机),自学大学课程,逐渐过渡到渗透式学习。

以上纯属个人猜想,还需要日后在孩子身上实验,非常期待。

标签: 渗透式学习

添加新评论